從體驗到成長:參加中華全人潛能發展協會福祿貝爾恩物培訓的四天收穫

目錄

我是一個兩歲孩子的媽媽,因為是第一胎(應該也是最後一胎),所以我自學保姆,希望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在大學進修時,遇到了充滿童心的魏渭堂教授,他推薦了由中華全人潛能發展協會和中華福祿貝爾蒙特梭利學會合辦的福祿貝爾恩物四日工作坊,這次的參與讓我收穫滿滿!

初識福祿貝爾恩物:超越教具的深層意義

福祿貝爾恩物(Froebel’s Gifts)並非只是傳統的幼教工具,而是一種啟發思維、促進全人發展的教育方式。在培訓的第一天,我們從歷史背景出發,認識這些恩物的核心價值,並學習如何透過這些看似簡單的木質玩具,引導孩子發展創造力、邏輯思維與社交能力。

親身操作與體驗:從理論到實踐

這四天的培訓不僅限於課堂講解,更包含大量的動手操作。透過實際體驗,我發現福祿貝爾恩物並不僅僅適用於幼兒教育,對於銀髮樂齡族群的認知訓練,以及心理諮商中的情緒療癒也有極大的幫助。透過不同的組合與排列方式,這些簡單的木塊能夠引發深層的情感共鳴與思考,讓參與者重新認識自我。

第一階段的深刻體會:勤勞法則與空間建構

在第一階段,翁凡哲教授用生動的例子解說福祿貝爾的理論,其中我最深刻的體會是「勤勞法則」。翁教授以宜家創辦人坎普特的童年經驗作為故事背景,說明我們東方文化中過度保護孩子的缺憾,並強調勞動與實作對於兒童成長的重要性。

接下來,我們開始實際操作恩物1~10,我特別有感觸的是教案「中間容積量」。這不僅讓我意識到自己在空間與量的判斷上較為生疏,也讓我更敬佩福祿貝爾的教育設計。他在每個教案背後埋下無限可能,讓孩子透過不同方法達成相同目標,啟發他們自主探索與思考的能力。

第二階段的深刻體會:如沐春風的實戰分享

經過了第一階段的腦力激盪,第二階段可以說是如沐春風。這階段的兩位講師都是幼兒園中有實戰經驗的一線教師出身,讓我們的學習更貼近實務。

楊惠鈞老師,外號「幼教小甜甜」,兩個孩子已經讀大學,但她仍然維持一顆赤子之心,帶著我們使用點、線、面創作出許多不同素材的恩物作品,讓我們親身體會這些教具的多元可能。

徐逸筑老師雖然與我同齡,但她的兩個寶貝已經讀小學了!她透過主題活動與恩物創作進行連結,讓我看到教學中更多可能性,並啟發我如何將恩物靈活應用於不同的教育場域。

與同儕的交流與啟發

此次培訓吸引了來自各個領域的參與者,包括幼教從業者、心理諮商師、以及對銀髮樂齡教育有興趣的夥伴。在課堂上的分享與交流,讓我看見不同專業領域的人如何運用福祿貝爾恩物來輔助他們的工作,這種跨界的學習經驗讓我受益良多。

這次的工作坊我最意想不到的是認識兩位好朋友,一位是退休的黃老師,她退休後進入幼教系進修,畢業後投身社區銀髮大學。我問她為何要來上課,她說她希望帶領的社區爺爺奶奶們可以有一個更美好的晚年,而非只是坐在大廳看電視。她深深覺得「老小老小」,透過幼兒之父的教具,一定可以有效地延緩老人家的失智與退化!

另外一位陳老師則是心理諮商師,他有感於在諮商時單單只透過「聊天」不足以讓受諮詢的個體或團體融入到要治療的情境中,所以他很希望可以經由遊戲和體驗的方式來破冰或是帶入話題。我們在做「三方向對稱」時,他有感而發:「其實帶領是一門學問,服從更是需要學習!」我看到他們的認真,也在心裡告訴自己,我也要給我孩子一樣的感知,讓他可以玩中做、做中學!

為何你不該錯過三月的福祿貝爾恩物四日培訓?

如果你想成為一個更好的父母,這四天將幫助你優化與寶貝的互動,讓你與寶貝之間多了一個共通語言,也能更能引導你的寶貝的天份!

如果你想成為一個更優質的幼教老師,這場培訓將幫助你更深刻理解兒童發展的奧妙,並學習如何透過遊戲與探索來提升教學品質。

如果你想成為更有競爭力的心理諮商師,這套系統化的教具能成為你輔導個案的有力工具,幫助他們在輕鬆的環境中表達內在情感。

如果你對銀髮樂齡服務充滿熱情,這場培訓將為你開啟新的視野,讓你掌握能夠提升長者認知能力與生活品質的實用技巧。

通俗一點講,職場增能加薪並且擁有別人帶不走的秘密武器!當然,這四天的體驗不僅讓我學習到福祿貝爾恩物的應用方式,也讓我重新審視教育的本質——學習不應該僅侷限於孩童,而是涵蓋不同年齡層與需求族群。

3/2, 3/9, 3/16, 3/23的四天工作坊即將開放報名,若你也希望透過這場體驗豐富自己,提升專業能力,千萬不要錯過這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