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喜歡英文的第一步:日常生活怎麼帶

目錄

不靠補習,從生活中輕鬆建立語感!

很多爸媽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希望能打好英文基礎,尤其面對未來雙語教育趨勢,更加希望孩子「從小就不怕英文」。但該怎麼做才對?是要背單字、上英文班,還是看英文卡通?

其實,讓孩子「喜歡英文」比「學會英文」更重要。當英文對孩子來說是親切、有趣的,他們自然願意主動接觸,這才是真正能走得長遠的語言學習起點。

這篇文章分享適合0–6歲幼兒的「日常英語浸潤方法」,讓爸媽在家就能打造自然的英文環境,不補習也能養出語感!

🎈為什麼要從日常生活開始?

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聽懂」與「模仿」是語言學習的第一步。與其刻意教單字,不如讓英文像空氣一樣,自然出現在生活中

孩子不需要知道「這叫做英文」,他們只需要「聽過」、「看過」、「玩過」,就能累積語感。例如你每天說「Let’s go!」出門時講的不是中文,而是英文,久了孩子就會知道這句話代表「我們要走囉!」

這樣的方式不會增加孩子壓力,也讓語言學習變成生活的一部分。

🏠 5個日常生活中的英文小練習

以下是新手爸媽最容易上手的做法,不用額外準備教材,只需要「用心對話」:

1. 加入1~2句「英文口頭禪」

在日常作息中加入簡單英文句,例如:

  • 起床時:「Good morning!」
  • 出門時:「Let’s go!」
  • 洗手時:「Wash, wash, wash your hands」
  • 吃飯時:「Yummy! Is it good?」

✅ 小訣竅:選幾句固定使用,幫助孩子建立情境連結,比記單字更有效。

2. 親子英文繪本時間

選擇圖像清楚、句型簡單、重複性高的繪本,如:

  • 《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
  • 《Goodnight Moon》
  • 《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

不需要全講英文,可以中英文交替說,重點是讓孩子感受到語言的節奏與趣味

3. 英文兒歌當背景音樂

在家播放輕鬆的英文童謠,不用強迫聽,讓孩子自然吸收音韻與語調,例如:

  • “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 “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
  • “The Wheels on the Bus”

孩子對旋律與節奏敏感,很容易跟著唱,語感也就慢慢建立。

4. 親子遊戲中加入英文詞彙

玩玩具時加入簡單英文詞:

  • 玩積木:「One block, two blocks」
  • 玩娃娃:「It’s a baby. She is sleeping」
  • 玩車車:「Ready, set, go!」

語言融入遊戲,孩子會覺得「英文是玩的語言」,而不是壓力來源。

5. 利用生活情境做英語描述

走在路上看到東西,就可以描述給孩子聽:

  • 「Look! A red car!」
  • 「This is a dog. It’s big!」
  • 「The sky is blue today」

不怕孩子聽不懂,只要重複、有表情、有指認,孩子自然會記住。

💡爸媽英文不好怎麼辦?

很多家長會擔心:「我英文也不好,會教錯怎麼辦?」放心,你不是要當老師,只要當「陪玩的人」就好。

你可以:

  • 用手機查單字唸法(用 Google 語音也可以)
  • 跟孩子一起聽、一起說,不用怕錯
  • 用唱歌、圖卡、故事書代替講解

孩子會學你的態度,不是你的發音。只要你願意用英文一起玩,他們也會覺得英文是「開心的事」。

讓英文成為日常,不是壓力

學英文的第一步,不是背單字、學文法,而是讓孩子覺得:「英文是有趣的」、「我聽得懂」、「我可以說」。這樣的感受,比任何補習或教材都來得珍貴。

從生活中帶英文,不需要高深技巧,也不必昂貴資源,只要你願意陪伴、願意一起玩,就是給孩子最棒的語言禮物。